
经常被问起『社区为什么做不起来』这样的问题,事实是做不起来才正常呢。你别看老大一直给你施加压力,其实他也不知道怎么做,不信你问问他自己有没有成功经验。国内最大的社区是百度贴吧,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运营起来的,像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这样的产品,初期根本就没有运营,就是产品搭建起来等着百度搜索导流,后来才惊呼有这么多用户了啊赶紧组建运营团队吧。
社区的难点在于,用户会选择流向已成规模的社区,没人去不热闹的小型社区,这样就形成『马太效应』。作为初创的小规模社区,就是马太效应中『弱者』那一环。
上面说这么多,是希望面对『社区做不起来』这个问题的时候,要全面的去看待和分析,不能一味的责怪自己不够努力或能力欠缺。因为只有认清事实,才能更好的去攻坚。所以,分析这个问题要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。主观因素就是从运营自己身上找原因,比如在用户运营或活动运营这种执行层面,有没有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;客观因素就是非运营的问题,而是外界环境、用户需求或这件事本身带来的难以逾越的难题,说白了,就是这件事注定做不起来。
潍坊建站,慧中推荐。
根据我的经验,列出几个导致社区必死的客观因素:
1.用户没有互动需求
大环境是,国内用户的UGC能力很差,只有少数几个领域的高精尖人群才有能力产出高质内容。成功案例是豆瓣最初选择的行业的读书,对于喜欢读书的『文化人』,善于文字表达,而且书籍也有很大的评论/解读/发表感受的空间,所以做这件事的UGC就比较靠谱;对应的案例是当时的全民偷菜的开心网,看似互动量也非常高,但大多数都是转帖和投票这种轻量级的操作,里面有趣的优质内容基本上还是运营产出的,用户只是动动手指点一下鼠标而已。
所以,建立一个社区的出发点不能是『提高用户粘性』,而是用户有这个需求。提升粘性只是社区做好之后带来的结果,并非目的。看到太多产品建立社区,目的是『工具类产品用户使用频度低粘性不够,导致DAU低,所以做个社区吧』,其实是因果颠倒了。说一个自己的创业项目做案例吧,07年和朋友一起做运动社区,用户可以在自己建立的兴趣圈子发布线下活动,其他用户可以点报名参加,活动结束后可以再回到圈子发照片和讨论。这件事没做起来,原因就是用户根本没有我上面描述的需求,用户去打羽毛球、跑步或滑雪,一般都是熟人圈子,而且联系起来通过手机或QQ就搞定了,根本不需要我们做的社区。所以,当时我拉了很多运动达人和运动团队来入驻,还策划了足球联赛,但最后这些人都成僵尸,因为没有需求。
青岛建站,慧中推荐。
2.无法改变用户的认知
你去超市买牙膏,架子上摆着佳洁士和三金两个品牌,你选哪个?你第一反应肯定佳洁士,毕竟听起来像是个牙膏,而三金好像是西瓜霜,买牙膏时选这个感觉很怪。这就是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,改变起来成本很高,而且不一定能成功。在互联网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,百度是搜索、淘宝是买东西、网易是新闻,但其实这三家都有太多其他产品线。唐岩在各种地方多次说陌陌不是靠约炮发家的但有人信吗,猫眼电影的UGC量早超过豆瓣了但你还是觉得他卖票的,百度知道一直在说自己有很多专业的人但知乎用户就呵呵了,所以用户对产品的固有印象太难改变了。
讲述上述观点的原因是,现在有很多APP都是工具+社区的形态,社区只是依附于主功能(工具)的模块,所以用户对于这个APP的认知肯定还是主功能。以我所在的猫眼电影为例,在电影票线上交易领域是第一,在UGC(标记评分和写影评)的数字上也是最大的,但当我们试图去做一个社区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困难,如活跃用户占比少、留存率低、内容质量不高等,我们在半年里尝试了很多运营手段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速度,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,用户对猫眼的认知是用来买票的,买完就走不会留下一片云彩。当然,现在猫眼调整了产品策略,我说的都是某短时间的事。
3.急功近利看数据
社区最重要的是氛围,氛围是由小部分最活跃的用户决定的。从零开始做社区的时候,根据产品定位找到种子用户,再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玩起来,通过玩起来这个过程形成社区的氛围,虽然一句话概括说完了,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。最担心的一种情况是,完全用数据去衡量一个新社区的运营进展,因为如果要求每周社区数据(如UV或UGC量)都有一定涨幅,肯定就没办法踏踏实实做前期积累,只能是各种做活动、搞噱头,可惜这时候地基还没打牢,所以即使可以引来用户,也很快就流失了。
从零做社区的运营节奏特别重要,这个环节不仅需要时间,而且还很难通过数据看到明显的涨幅。比如,引入种子用户的顺序是找到用户、讲述项目、培训使用、追捧推广,在这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穿插的是『催啊催等啊等』,两个星期跟玩儿似的就过去了。别忘了这只是种子用户阶段,还要有运营模式和产品体验的试错、调整阶段,才能伺机爆发。这是个理想化的过程,算起来时间不长,但如果逼你追求数据效果,就只能花时间做活动了,如此反复会浪费很多时间。所以,既然选择做社区,就必须掌控好运营节奏,有『见效慢』的心理预期。
还有几点没写,因为都是以上3点的分支。比如,有的行业领域属性不清晰,导致人群没有归属感,这样的情况不适合做社区;再比如很多工具+社区的APP,社区都是单独的产品模块,和工具没有结合起来,导致用户理解和使用成本很高,等等。总之,社区是一个听起来很爽做起来很苦的事,做好很难。
高密建站,慧中推荐。